走进2023年的光伏玻璃市场,就像看到不断刷新的跳水记录——自2021年峰值以来,3.2mm镀膜玻璃价格已累计下跌45%,今年二季度更是跌破24元/㎡的心理关口。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赛道,如今为何陷入"跌跌不休"的怪圈?
年份 | 均价(元/㎡) | 产能利用率 | 出口占比 |
---|---|---|---|
2021 | 43.2 | 92% | 37% |
2022 | 31.5 | 78% | 41% |
2023H1 | 23.8 | 64% | 39% |
当薄玻璃化成为主流趋势,2.0mm超薄玻璃的生产成本较传统产品降低28%,但技术门槛却把30%的中小企业挡在门外。就像手机行业的折叠屏大战,能留在牌桌上的玩家越来越少。
在这个"冰火两重天"的市场里,我们注意到绿能科技等头部企业却逆势增长。他们的秘诀是什么?
"现在比的是谁能用更薄的玻璃承载更大的功率。"某知名企业CTO坦言。这让人想起光伏行业的"硅片减薄史",技术突破永远是穿越周期的利器。
双玻组件渗透率将在2025年突破60%,透明背板技术开始崭露头角。BIPV(光伏建筑一体化)市场的爆发,更让彩色镀膜玻璃成为新蓝海。
CR5企业市占率预计从58%提升至75%,而采用传统工艺的中小企业或将面临"生死时速"。
作为深耕光伏玻璃15年的行业领军者,我们持续在:
需要光伏玻璃解决方案?立即联系我们的国际团队:
📞+86 138 1658 3346 📧[email protected]
当前的价格战本质是产业升级的阵痛期。那些能在研发投入上"下血本"、在成本控制上"抠细节"的企业,终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。就像2018年的单多晶之争,洗牌过后活下来的都是真金。
A:预计2024年Q2触底,届时产能出清基本完成,新型技术路线开始放量。
A:建议聚焦细分领域(如BIPV特种玻璃),或与头部企业建立代工合作。
A:重点关注中东光伏产业园、东南亚分布式项目、欧洲户用市场三大增长极。
A:重点考察三点:原料自给率、专利储备量、海外认证完备性。
核心观点回顾:供需失衡与技术迭代双重挤压下的价格下行周期,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、技术突破、全球布局构建护城河,行业将迎来深度洗牌与价值重构。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